一、【反義詞】
繁榮、熱鬧(nao)、歡樂、喜慶(qing)
二、【基本解釋】
[釋義]
(1) (形)寂寞冷落;凄(qi)慘(多用(yong)于形容環境或景物)。深秋(qiu)時人們常有一(yi)種凄(qi)涼(liang)的感覺。(作定語(yu))
(2) (形)悲傷。眼神凄涼。(作(zuo)謂語(yu))
[構(gou)成(cheng)]并列式:凄+涼(liang)
三、【英文翻譯】
1.dreary; desolate; miserable; gloomy and forlorn; bleak
四、【短語造句】
1. 許多農村地區境(jing)況凄涼。
2. 它(ta)就(jiu)凄涼地吠(fei)叫(jiao)起來。
3. 它的外表是很凄涼的。
4. 她對(dui)我(wo)凄涼地一(yi)笑。
5. 荒島生活凄涼(liang)悲(bei)戚。
6. 瑪麗實(shi)在忍(ren)受不住(zhu)這種寂寞凄涼。
7. 我感(gan)到無限(xian)凄涼。
8. 那蔓(man)草叢生的(de)凄(qi)涼地(di)方是(shi)教堂公墓(mu)。
9. 他帶(dai)著辛辣(la)、凄(qi)涼的微笑看著他們。
10. 風刮(gua)得(de)陰冷如冬四周是一片凄涼。
五、【詳細解釋】
◎ 凄涼 qīliáng
(1) [lonely and desolate]∶孤(gu)寂冷落
夜景凄涼
(2) [sad and cold]∶悲涼
字字凄涼
寂寞冷落。 唐 元 《酬樂天書懷見寄》詩:“仍云(yun)得詩夜,夢我魂悽涼(liang)。” 清 昭 《嘯亭雜錄·三姓門(men)生》:“ 紀(ji)曉嵐 參政時作詩譏之(zhi)云(yun):‘……赫奕門(men)楣新吏部,悽涼(liang)池館舊中堂(tang)。’”
(1).孤寂冷落。 南朝(chao) 梁 沉(chen)約 《為臨川王九日侍太子宴》詩:“凄涼(liang)霜野(ye),惆晨。” 唐 皎然(ran) 《與盧孟(meng)明別后宿南湖對月》詩:“曠望煙霞盡,凄涼(liang)天地秋。” 金 趙獻(xian)之 《浣溪沙》詞:“落木蕭蕭風似雨,皎皎月如(ru)霜,此時此夜最凄涼(liang)。”
(2).悲涼。 唐 李白(bai) 《留別曹南(nan)(nan)群(qun)官之(zhi)江南(nan)(nan)》詩:“懷歸路邈,覽古情凄(qi)(qi)涼。” 宋 司馬(ma)光 《詠(yong)史》之(zhi)三(san):“《玉樹庭花(hua)》曲,凄(qi)(qi)涼不可聞。” 清 李漁(yu) 《閑(xian)情偶寄·詞曲上(shang)·結構(gou)》:“如《中秋賞月(yue)》一折,同一月(yue)也,出於 牛氏 之(zhi)口(kou)者(zhe),言(yan)言(yan)歡悅;出於 伯喈 之(zhi)口(kou)者(zhe),字(zi)字(zi)凄(qi)(qi)涼。”
(1).孤寂冷落(luo)。 北(bei)魏 楊之(zhi) 《洛陽伽(jia)藍記(ji)·建(jian)中寺(si)》:“有一 涼(liang)風(feng)堂 ,本(ben) 騰 避(bi)暑之(zhi)處(chu),凄涼(liang)常冷,經(jing)夏無(wu)蠅,有萬年千歲之(zhi)樹也。” 宋(song) 劉仙倫 《鼓瑟》詩:“凄涼(liang) 楚(chu) 客(ke)新愁斷,清切(qie) 湘 靈舊怨多。”《醒世(shi)恒(heng)言·大(da)樹坡義(yi)虎送親》:“況且未過門的媳(xi)婦,守節也是(shi)個虛名兒,現放著活(huo)活(huo)的爹媽,你(ni)不(bu)(bu)念他日后老景(jing)凄涼(liang),卻(que)去(qu)戀個死人,可不(bu)(bu)是(shi)個癡愚不(bu)(bu)孝之(zhi)輩(bei)!”《紅樓夢》第(di)一○八回(hui):“ 寳玉 進得園來,只(zhi)見滿(man)目凄涼(liang),那些花木(mu)枯(ku)萎,更有幾處(chu)亭(ting)館(guan),彩色(se)久(jiu)經(jing)剝落(luo)。”
(2).猶凄慘。 太平天 洪(hong)仁 《干王洪(hong)寶制》:“﹝ 耶穌 ﹞后來果然被惡(e)人釘死十字架(jia)上,流(liu)其寶血,受盡千(qian)(qian)般(ban)凌辱,萬種凄涼(liang)。” 梁斌 《播火記》第三卷四五(wu):“游擊隊員們都(dou)暗暗抽泣, 河 里的(de)流(liu)水在嗚咽, 千(qian)(qian)里堤 上的(de)烏鴉凄涼(liang)地悲鳴,西風在大柳樹林子(zi)里響著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