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 出處
1、仰望;瞻望。
《周(zhou)髀算經》卷下:"立(li)八尺表(biao),以繩系(xi)表(biao)顛,希望(wang)北極(ji)中大星。"
2、謂揣測別人的意(yi)圖(tu)而加以迎合。
《后漢書・李固(gu)傳》:"初,順帝時所除官(guan),多不以次,及固(gu)在事,奏免百馀人。此等既怨,又希望冀旨,遂(sui)共作飛章虛誣固(gu)罪(zui)。"
《續資(zi)治通(tong)鑒・宋仁宗至和元(yuan)年》:"洙常希望上旨,以意裁定。"
3、盼著(zhu)出現某種情況或達到某種目(mu)的。
《后(hou)漢書・班固(gu)傳》:"{徒以畏(wei)漢威靈,逼憚南虜(lu),故(gu)希望報命,以安其離(li)叛。"
唐韓愈《后廿(nian)九日復上書》:"其所求進見之(zhi)士,雖不足(zu)以希望盛德(de),至比於百(bai)執(zhi)事,豈盡出其下哉!"
毛澤(ze)東《為中華全國(guo)文學藝(yi)術(shu)工作(zuo)者代表(biao)大(da)會題辭》:"希望有(you)更(geng)多的(de)好作(zuo)品出世。"
4、欲望。
《宋書・殷孝(xiao)祖傳》:"國亂朝危,宜(yi)立長主……而(er)小(xiao)相(xiang)煽,構造無(wu)端,貪利幼(you)弱,競懷(huai)希(xi)望。"
《百(bai)喻經・貧兒欲與富者(zhe)等財物(wu)喻》:"心有希望,常懷不足。"
宋朱熹(xi)《庚子應詔封事》:"債(zhai)負既足,則又(you)生(sheng)希(xi)望,愈肆誅求。"
5、指美好的愿望或理想(xiang)。
巴金《死去的太陽》十(shi)四:"他那時候充滿著希(xi)望,懷著無限的熱誠。"
6、指愿望或理(li)想所寄托的對(dui)象。
魯迅《南腔北調(diao)集・答楊人(ren)先生公開信(xin)的公開信(xin)》:"它還年(nian)青,它還存在(zai),希望正在(zai)將來。"
鄧小平《為全國青(qing)少年科(ke)技創作展(zhan)覽(lan)會(hui)題詞》:"青(qing)少年是祖(zu)國的未來,科(ke)學的希(xi)望。"、
7、希望是人(ren)類一個(ge)很美好(hao)的精神生活動力,人(ren)生活在這個(ge)世界(jie),有能力應該(gai)給(gei)人(ren)制造希望。